倘若不是建造摩天大楼与公路,而是打造由活珊瑚构成的珊瑚礁,会是怎样的体验?Megapop 工作室邀玩家潜入《Life Below》的奇幻世界。这是一款独特的水下城市建造游戏,在这里,大自然不仅仅是用来点缀游戏世界的元素,而是世界本身。
在《Life Below》中,玩家需要肩负起恢复生物多样性、克服海洋的不稳定因素、重建水下脆弱生态系统的使命。与传统城市建造游戏不同,《Life Below》用水下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取代了地上的基础设施,借鉴真实珊瑚礁科学,打造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模拟世界。

Megapop 工作室与海洋生物学家深度合作,让《Life Below》扎根于真实的海洋系统。珊瑚生长、捕食关系乃至水体环境等设定均基于生态研究,同时经过简化与风格化处理,以实现易于上手且引人入胜的游戏体验。
Megapop 工作室的游戏总监 Lise Hagen Lie 表示:“我们希望《Life Below》能呈现出真实海洋生态的鲜活感。每一次藻华爆发、每一次水温骤升、每一处水体环境变化,都源自真实的生态学原理。这是一款写实而又不乏玩法创新的游戏。”
基于相关研究成果,Megapop 工作室及其科学顾问深入探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哪怕最微小组成部分对整体存续的重要性。海洋生态学家 Karin Raamat 解释道:“在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作用。只有当所有微小部分各司其职,生态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哪怕移除或改变一个小环节,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面临崩溃。”这一理念贯穿了游戏中各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例如,若放任狮子鱼等入侵物种不管,它们会迅速摧毁本地鱼类种群;又如水体酸化加剧会威胁各类珊瑚礁生物群落中的珊瑚健康。
团队通过研究动物、生态结构以及污染和人类活动等物理参数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将复杂的生态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游戏机制。诸如藻华(藻类过多导致水中缺氧)或水温波动等自然现象,都成为玩家发挥创意解决问题与策略规划的契机。“关于生态灾害的讨论催生了许多创意,”Karin 补充道,这些创意如今构成了《Life Below》中最引人入胜的挑战,既展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突显了其强大的恢复能力。

科学与玩法的融合
尽管《Life Below》基于真实的海洋科学,其中也融入了奇幻元素。玩家将化身新任的珊瑚礁守护者 Thalassa,肩负起重建脆弱珊瑚礁,吸引多样新物种在此繁衍生息,打造繁荣水下社区的使命。
Thalassa 及其导师 Pontus 等角色,以及玩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的“珊瑚之心”等游戏机制,为《Life Below》赋予了超越科学层面的深度。Lise 表示:“我们的目标并非打造一款完全精确的珊瑚礁模拟器,但我们希望玩家能够通过游戏,更深刻地理解和珍视海洋及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通过将珊瑚礁打造为鲜活的“城市”,《Life Below》在其科学基础上,为城市建造与海洋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Karin 补充道:“我相信像《Life Below》这样的游戏会对海洋生物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守护这个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世界。让人们亲身潜入海底并不容易,但通过游戏把海洋生命带到人们面前却简单得多。我们需要让人们看到海洋生态系统正在发生的一切,以及海浪之下那个精妙绝伦的‘微型机器’。”
《Life Below》将于明年登陆 Windows PC 平台,现在已经可以在 Steam 上将游戏加入愿望单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游戏早知道 » 探索珊瑚礁建造游戏《Life Below》背后的真实科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